课 例 研 修 报 告
一、研修主题:
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思考。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讲究“字字落实,句句疏通”,这种做法抹杀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决定以“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为主题,以《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言文为例开展课例研修。
由于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所以,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这种愉快的学习方式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在教学设计时,我将合作交流带入课堂,优化教学过程,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系列活动综述:
1、集体备课:
在经过慎重考虑,确立了研修主题、选定了《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例之后,在教研组长的牵头组织下,本组老师聚集在语文教研组,开始集体备课。首先,我把自己对主题和课例的选定情况及理由、教学设想等做了简要的说明;然后,认真听取各位老师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最后,博采众家之长,对我原先的教学设想进行了必要的修改,从而形成第一次上课的教学设计。
2、上课观课:
2013年5月7日上午第一节课,我在高二(5)班进行了第一次实践。教学过程参看《研修课教学设计》。这一次,学校的相关领导和语文组的各位同行参与了观摩。
3、说课议课:
我上完研修课后,参与观摩的领导和老师再次聚集在语文教研组。首先,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概括而具体的介绍,重点说明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反复诵读、自主和互助学习,使学生体会文章的意思、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初步感受邹忌高超的讽谏艺术、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学习能力。然后,各位参与观摩的领导和老师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切实而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4、再设计:
结合各位领导、同行的意见和建议,我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再设计。针对第一次上课出现的不足和问题,我对教学设计做了如下调整:第一,增加了学生朗读的次数。在原先找学生单个读和上完后全班齐读的基础上,添加了分角色读和分小组读;第二,在内容理解即检查提问的过程中,加强了对特殊的语言现象的点拨和强调,也强化了对邹忌高超的讽谏艺术的体会和欣赏;第三,增加了课件的数量,课件由5个增加到7个,丰富了课件的内容;第四,使各教学环节的衔接更加紧密,时间的安排更加科学、合理。
三、反思、启示:
“我们为什么要教课文?学生为什么要学课文?”在做本次课例的过程中,这个问题时时缠绕着我,挥之不去,迫使我做出自己的回答。对语文教学的这一带根本性的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1、要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2、要让学生在思想感情上得到熏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3、要学习高超的语言艺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4、要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当然,这些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一堂课一堂课扎扎实实地去做。
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就是把学生从被动的、苦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助合作精神。所以,在授课时,我们要尽可能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从课程开启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尽量给学生提供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完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谈得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进而达到陶冶情操、造就学生良好品性的深远目标。
通过这次集体备课、评课议课、再设计等研修活动,我收获颇多。实际上,学生的思维是很灵活的,创新能力是很强的,但有时却被我们活生生地磨灭了灵性。在今后的课堂上,我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备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体会和理解,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然后一个个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白我们“为什么这样做”,而不简单地告诉他们“怎样去做”。
课例研究的过程很艰辛,一次次否定自己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更多、体验了更多。也许第二次执教的课仍然不是一堂成功的课,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可是,这正是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我们永远有努力的目标,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