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 项 链
莫泊桑
一、三维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清小说的结构,理解人物的性格,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
2.通过背景介绍和内容分析,使学生理解小说的主旨、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3.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
4.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把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要点:
(一)教学重点:
1.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2.精巧的构思。
(二)教学难点:
对主人公性格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
1. 教师的讲解、点拔和学生的思考、讨论、发言相结合;
3. 利用课外辅导,因材施教。
四、教学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实施:见下文。
第一课时
一、三维教学目标:
1.了解单元“学习重点”及单元概况;
2.把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了解“小说的赏读”的有关知识;
3.帮助学生理清小说的结构、思路。
二、教学要点:
(一)教学重点:
1.“小说的赏读”的知识;
2.理清小说的思路、结构。
(二)教学难点:
小说精巧的构思。
三、三维目标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小说,大多数人都很爱看,因为它的故事性和趣味很强,但仅仅停留在这一表面上还远远不够,还要学会赏读小说。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对小说的赏读。
(二)检查预习:(10分钟)
1.单元学习重点:集体提问、检查。
2.单元概况:提问1—2人。 见“单元导语”。
3.小说的赏读:
人物、情节、环境的知识,各提问1—2人,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提问1—2人。 见“单元学习辅导”。
4.在后面的讲解中,随机检查。
(三)新课讲解:
Ⅰ、作家作品:(4分钟)
莫泊桑:19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著有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项链》,中篇小说集《羊脂球》(成名作),长篇小说《俊友》、《一生》等。他和契诃夫(俄)、欧·享利(美)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Ⅱ、听课文录音:(10分钟)
要求: 1. 了解主要内容,理清结构线索;
2. 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
Ⅲ、结构、内容分析:(12分钟)
先提问、检查;然后,交流、讨论、发言;最后,共同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开头至“哭好几天”): 序幕
交待主人公的出身和她的不尽如意的婚姻,她的梦想与苦恼。
第二部分(“然而”至“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开端
路瓦栽夫妇受部长之邀将要参加一个晚宴。(借项链)
第三部分(“夜会的日子”至“也可以成全你”): 发展
参加舞会,丢失项链,找项链,赔项链、还债务。
第四部分(“有一个星期天”至结尾): 高潮与结局
得知事情的真相:“项链是假的”(十年辛劳)。
Ⅳ、关于“巧妙的构思”:(5分钟)
情节离奇、曲折,结尾出人意料。可信否?
学生先思考、交流、讨论、发言,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小说应符合生活的真实,但又不是生活的照搬,只有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提炼,才能把比现实更动人、更确切的图景表现出来。
关于出人意料的结尾,前面有三处铺势和暗示:
1.借时,女友相当大方,没有丝毫的犹豫;
2.还时,女友意“没有打开盒子看”,显得并不很在意;
3.买时,发现项链与盒子本不是原配的。
Ⅴ、小结:(1分钟)
略。
(四)布置预习:(1分钟)
1.玛蒂尔德的悲剧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如何理解玛蒂尔德的虚荣心?
3.“思考与练习一、二、四”。
四、板书设计:
项 链
莫泊桑
第一部分(开头至“哭好几天”): 序幕
交待主人公的出身和她的不尽如意的婚姻,她的梦想与苦恼。
第二部分(“然而”至“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开端
路瓦栽夫妇受部长之邀将要参加一个晚宴。(借项链)
第三部分(“夜会的日子”至“也可以成全你”): 发展
参加舞会,丢失项链,找项链,赔项链、还债务。
第四部分(“有一个星期天”至结尾): 高潮与结局
得知事情的真相:“项链是假的”(十年辛劳)。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取了学生思考、探究和教师点拔、讲解相结合的方法,针对难点进行了重点剖析。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但由于学生的概括能力欠佳,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以后须多加注意。
第二课时
2 三维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2.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3.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要点:
(一)教学重点:
1.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2.“思考与练习四、五”。
(二)教学难点:
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三、三维目标过程:
(一)导入新课:(1分钟)
由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
(二)检查预习:
在后面的讲解中,随机检查。
(三)新课讲解:
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15分钟)
1.主人公的典型意义:(师生共同完成)
一个爱慕虚荣、贪图奢华和享受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但也有可爱的一面:诚实守信、坚强柔韧。
2.主人公的悲剧成因:(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1)玛蒂尔德的境遇和性格特点。(个人原因)
境遇:出身低微,嫁给了小职员,生活平淡。
性格:虚荣心极强,贪图奢华和享受。
(2)当时法国社会崇尚浮华势利的社会环境及其对人的影响。(社会原因)
①女主公的梦想 当时社会风气的折射。
②与女友佛来思节夫人的对比 反差大。
正是由于玛蒂尔德那特别强烈的虚荣心,和上层社会奢华生活对她的诱惑和心理压力,主观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使她最终身陷不幸而不能自拔。
Ⅱ、关于玛蒂尔德的虚荣心: 应如何看?(15分钟)
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课文中找根据,也可以适当地辩论。
教师总结时,必须注意区别以下两点:
①爱美之心和虚荣心。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之常情。
玛蒂尔德过分追求奢华,超过了“常情。”
②追求美好生活与虚荣心。
追求美好生活是“人之常情”,但玛蒂尔德却把希望全部寄托在青春美貌上,寄托在婚姻上,而不是努力地、踏踏实实地去奋斗。
▲关于“美”的话题:什么是美?怎样才是美?
不少青少年穿奇装异服、烫发、染发等;青春的朝气和活力才是最美的!
Ⅲ、“思考与练习”:(12分钟)
先由学生发言、讨论,然后教师点拔、订正。
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展现了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端倪,从而为全篇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显示作了充分有力的铺势。
2.丢项链前,爱慕虚荣,追求奢华盛顿。
丢项链后,辛勤劳作,诚实守信,性格刚强,但虚荣心仍然很强。
3.前面讲过,此处略。
4.(1)表现因虚幻梦想与真实生活之间的矛盾而痛苦。
(2)表现因虚荣心得到满足而感到兴奋和欢乐。
(3)表现因为了赔偿项链,决心忍受精神上的痛苦,去过艰难的
生活。
(4)表现她仍然陶醉于曾经享有的荣耀。
5.留做作业。课外订正。
Ⅳ、小结:(1分钟) 略。
(四)布置预习:(1分钟) 预习《荷花淀》
要求:1. 了解故事情节,熟悉内容。
2. 理解人物形象。
四、板书设计:
项 链
(第二课时)
1.主人公的典型意义:
一个爱慕虚荣、贪图奢华和享受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但也有可爱的一面:诚实守信、坚强柔韧。
2.主人公的悲剧成因:
(1)玛蒂尔德的境遇和性格特点。(个人原因)
境遇:出身低微,嫁给了小职员,生活平淡。
性格:虚荣心极强,贪图奢华和享受。
(2)当时崇尚浮华势利的社会环境及其对人的影响。(社会原因)
教学反思:
本节课,针对课文重点分析了小说的主旨、人物形象以及情节的发展对人物性格的推动作用,使学生对课文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由于教师重视点拔和诱导,师生配合默契,增强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