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得顺”看“就业率”
“走得顺”是中等职业学校“短平快”培养的基本目标,也是学生职业生涯的拐点,更是市场对技能质量的直观检验。对于职校学生来说,专业的选择非常重要,“以专定能,以能定向,以向定职”决定了他们能否有“走得顺”的职业前景;对学校来说,强化会动手、会创新、会竞争的“德能型”人才培养也十分重要,这为学生的就业、创业奠定下基础。
从“叫得响”看“就业巩固率”
“叫得响”是毕业生就业后岗位环境对其的评价。近年来,随着中职生集聚就业态势的形成,一些就业生择业不稳定,从岗不适应,就业即失业,上岗即下岗的现象比比皆是。究其原因,除了劳动力市场“用工荒”给就业者带来更多择业机会外,一个内在因素就是中职校培养质量不高,导致学非所用、对岗不准。
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艰巨任务,怎样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如何评价和衡量其办学质量和效益呢?笔者认为,可通过健全“六率”机制,更加科学准确地检测、评价、指导、考评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效益,推动其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
从“招得进”看“入学率”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由多年的粗放规模发展转变为内涵质量提高阶段后,保持相当的规模仍是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主旋律,在一个区域范围内,中等职业学校每年的招生数量与当地生源比的“入学率”,直接决定了该学校未来的发展趋向或培养质量。
由于近年来我国初中毕业生数量逐渐下降,新的民办中职校的增多和中职校招生政策的相应调整,使得相当多的中职校面临“抢米下锅”的境况,求“入学率”成为一些中职校兴与衰的命根子。
从“招得进”我们看到了学校多年来稳定质量所养成的魅力,在“入学率”职普并重中展现出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从“留得住”看“入学巩固率”
“留得住”是检验办学和管理质量的“晴雨表”,只有“留得住”才能保证“入学巩固率”。在不少中职校,新生先入学后退学,甚至辍学、逃学的情况见怪不怪,形成“上学期满,下学期减,二年级人头缺一半”的尴尬景况。究其原因,多数学校存在着教学模式、管理方式、课程设置、专业定位、校园环境等与学生的适应性需求相脱节的问题。
鉴于此,要从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入手,围绕提升内涵质量,确定 “定向培、情趣学、技巧教、示范做”的理实兼操办学理念,让课堂跟着岗位目标走,教学模式跟着学生走,学生养成跟着职业生涯走,大胆改革评价体系,将新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入学巩固率”纳入管理全过程,从业务处室、各专业部到每个年级班主任,从教学环节到对学生管理的具体岗位,都制定定时定位动态考评、检测、防控的办法,有效解决 “留得住”的难题,使二年级以上学生入学巩固率保持在95%以上。
从“考得上”看“升学率”
让有志深造的中职生通过对口升学这个“立交桥”向高等院校迈进,是国家对职业教育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需求所作出的战略决策,也是从客观上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本质所在。
把对口升学作为“强师能、提生质”的重要抓手,层层分解任务,强攻教研教改,瞄准发展空间广阔的涉农、财会、计算机、机电几个专业,与省内外高等学校对口升学,圆了许多学生由中职向高职“金榜题名”的梦。
从“吃得香”看“对经济贡献率”
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的贡献率,应该体现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体现在学校承担的服务“三农”、解决民生的功能上。
以上“六率”梯次关联、环环相扣,系统、直观地揭示了办学、教学、管理与提升内涵、健康成长、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